从村越到“传越”,一场“嵊”会的胜算

2025-08-29 16:39:30 source:ZICC 记者 潘宁 孙磊

“青春越声响彻剡溪畔,喝彩声不绝于耳。”8月25日晚,越剧故乡嵊州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春盛宴——第三届乡村越剧联赛(嵊州村越)全国赛“青春潮流单元”决赛。

舞台上,来自河南大学的韩烨凭借动情演绎夺得桂冠,摘下“越尚先锋”称号。他笑言:“能在嵊州圆梦,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青春记忆。”

韩烨是报名参加2025年“嵊州村越”的草根选手之一。截至目前,这一赛事累计已产生全网12.3亿曝光量,市内赛和全国赛共有参赛选手超过2000名,目前,参赛选手年龄最小的5岁,最大的65岁,35岁以下占比至少有80%。“后浪”中间,不仅有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等高校的“文曲星”,更有跨越千山万水纷至沓来倾情献唱的洋戏迷。


在福建芳华越剧院,化妆师为马来西亚青年越剧爱好者化妆 受访者供图

一个县级市的“村越”何以如此出圈?

裂变传播

IP出圈的精密测算

“望东方雪茫茫心驰神往,似看见玉桂树含泪相望……”7月30日晚,在第三届“嵊州村越”全国赛“少年强基”单元C组复赛中,只见萌萌的童版老生上场了,一开腔苍劲有力,赢得阵阵掌声,惹得众人纷纷打听。原来这孩子才11岁,名叫徐誉童,前不久被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录取,比赛中更从800名娃娃选手里脱颖而出。

“突见白发鬓角生,玉容消瘦唇退色……”在5月18日的首场小组赛上,28岁云南姑娘赵一杰凭借《双玉蝉·菱花镜》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、评委黄美菊点赞:“作为非嵊州籍选手,她的傅派唱腔一点儿听不出外地口音,很难得。”原来,赵一杰小时候和奶奶看电影版《五女拜寿》,发现越剧很好听,戏服也很漂亮,这一喜欢就是20年。从四川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毕业后,她“寻越”来到浙江工作生活。


第三届“嵊州村越”全国赛青春潮流单元决赛选手赵一杰(左) 受访者供图

被青春越剧撞了一下腰的不仅是现场观众和评委,年轻人的演唱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迅速飙到10w+流量,更引来无数热赞:“期待下一个陈丽君!”

这套高流量组织生产链路,正符合大赛设计者精密测算的逻辑闭环。作为“村越”的总策划师,嵊州市文广旅游局党委委员、市文化馆馆长姚华江深知,抓住一名孩子就是抓住一个家庭,留住年轻人就是留住未来,这是“村越”IP出圈的根本所在。


在福建省的三坊七巷景区,一名少年越剧爱好者展示越剧唱腔。 受访者供图

“一个参赛者的演唱视频,会被一群亲友发在朋友圈里,一旦晋级就会反复刷屏。”回忆起2023年首届“村越”的火爆场景,他仍难掩兴奋神色:“先村里海选,再乡镇推荐,最后市里比赛,总决赛放在体育馆。冠军拿到一辆比亚迪轿车,前三甲能登上全国电视舞台展示风采,年轻人都被点燃了。”

这种层层递进的赛制设计,是姚华江专程赴贵州榕江取经而来。“一个县城的‘村BA’和‘村超’能火到全国,靠的就是全民参与和清晰的晋级通道。”姚华江把这种思路移植到越剧上,让参赛者感到舞台在不断放大,也让观众在陪伴中建立起情感联结。

在这个基础上,今年“嵊州村越”首次设置“青春潮流”单元,面向15-30岁群体开放,鼓励年轻人“玩起来”,在形式上尝试更多创意,加入摇滚、国风动漫、现代舞、校园音乐剧等,但要保持越剧的唱腔和韵味。参赛者需先上传100秒创意视频,通过短视频赛道展示自我,再进入复赛和总决赛,以“综艺化”方式展开比拼。

所谓“综艺化”,就是让比赛更具趣味性。比如,“听声辨戏”环节,选手要凭唱段猜出曲目并抢答;积分道具被设计成小笼包、炒年糕等嵊州特色小吃,一块年糕段1分,一张榨面圈10分,一盒小笼包50分;选手合作表演找搭档的时候,按照小笼包的数量排出场顺序;甚至还随机抽签组成临时搭档,给一个场景词如“偶遇”“相思”,要求在五分钟内即兴编排一段越剧表演。


第三届“嵊州村越”全国赛青春潮流单元复赛环节中的综艺化设。 受访者供图

这样的越剧比赛,热闹程度不亚于争球得分的“村BA”和“村超”,让年轻人玩得很起劲,让观众看得很带劲,更让后援亲友团为多1分少1分争得脸红脖子粗,很难不出圈爆红。

代际传承

非遗文化的崭新演算

每一滴水,都有它的源头。

嵊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冯波认为,“村越”背后是一套强大的非遗文化生态更新体系,“全市146名越剧文化特派员为这体系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,他们有的是宣文、教体系统骨干,有的是退休越剧演员或资深票友,每人联系1-3个村社,为百姓送培训、送排练,为基层出节目、炼队伍。”

从嵊州市越剧团退休的过君英和丈夫马剑正是其中翘楚。7月19日晚,以“九斤姑娘”装扮亮相浙BA赛场的本届大赛“少年强基”全国10强选手、嵊州8岁小朋友姚亦涵就受益于他俩指导。


姚亦涵(右二)亮相“浙BA”赛场 受访者供图

一年365天,这对爱戏如命的夫妇大约有300天在各社区上越剧公益课,较远的谷来镇得驱车往返90分钟。这番专业与敬业被学员口口相传,学艺者从七八十人到近200人,教室也越换越大,有时甚至在操场授课。过君英一晒阳光就皮肤发痒,她从来没二话,总是撑伞上完所有课时。

“村越”这把火也燃到了过君英的公益课,很多家长带着爱唱歌的孩子慕名来紧急培训“唱念做打”。在这个过程中,她和年轻一代碰撞出许多崭新的演算火花。

“过老师,丹田在哪里?”5岁女孩马橙曦学唱《血手印》时冷不丁问。过君英给她比划:“在你的横膈膜这里,气收进来之后,用丹田把它顶上去。”

令人意外的是,一番指导下,孩子竟然有点懂了,还指着自己的腹部说:“老师你看,我的肚子在动,是不是丹田在运气?”慢慢地,孩子不再用喉咙喊,而是能把轻重音唱出来了。过君英十分欣慰:“碰上有慧根的下一代,教学一点也不觉得时间漫长。”

唱腔需要逐字打磨。有的孩子不会讲嵊州方言,把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的经典选段“我家一个小九妹”中的“我”字唱成了“鹅”音,过君英纠正了6个小时都不见效,只好喊来教声乐的儿子来“救场”,“还是年轻人有办法,把发音点位、舌头在口腔的位置告诉孩子,2个小时就纠正过来了。”


过君英手把手教小朋友唱越剧 受访者供图

“本届‘村越’还有一大亮点,打破了以往认为只有嵊州人才会唱的观念,越剧其实也可以模式化推广,走科学发展的可持续道路。”姚华江以赵一杰为例:她大学毕业前没有来过嵊州,还被人说是老鸭嗓不适合唱戏,这姑娘像学粤语歌曲一样学嵊州话,在B站看戏、下载越剧曲目,逐帧逐秒自学发声,最终发音、唱腔很标准。

河里水足够多,船才不会搁浅,方能行稳致远。姚华江认为,越剧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,专业越剧团是塔尖,但是作为塔基的观众没有了,所谓塔尖也就变成自娱自乐了。在他的盘算里,热闹之外,更要在玩票的孩子里发现好苗子,让路人成为粉丝,让戏迷成为票友,“那么‘村越’就算是办及格了。”

破壁传扬

城市能级的联动胜算

宣传越剧就是宣传嵊州,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共识。

因此,由嵊州融媒体中心牵头打造的‘村越’全国赛,也被赋予更大层面的使命:成为城市能级跃升的指挥棒,搅动一池活水,协调好各领域各部门“十个手指弹钢琴”的大合唱。

“当前在中国的传统曲艺种类中,越剧是流量最大的一个切口。”嵊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长三角作为经济相对活跃的区域,传统曲艺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;而小百花越剧演员陈丽君以邪魅一笑掀起50亿热度,将区域特色突出的越剧拉升到具有全国性话题的新高度,实现越剧IP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融合发展。对嵊州而言,这种热度的最直观转化是:2025年1—5月,嵊州全域游客达395.71万人次,同比增长22.17%,增速居绍兴首位。其中过夜游客201.85万人次,同比增长27.74%,同样位列绍兴第一,有力推动了周边餐饮、住宿、文创产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,越剧小镇游客量激增4倍,黄泽戏服销售额增长60%,越剧文创面膜更成为游客手中“移动的文化名片”。


东王村越剧内容壁画 受访者供图

越剧已经成为一把金钥匙,帮助嵊州打开被世界认识的大门。曾在甘霖镇东王村村委会当了几十年主任的李秋顺,手机一夜间被“追越”大学生打爆了,“暑假里,我每天都接待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年轻人,很多还是外国留学生。”李秋顺哼唱越剧老调的片段被学生们发在网上,一些久未谋面的朋友打来电话:“我在抖音上看见你了!”这位当了几十年村委会主任的老戏迷连夜下载抖音App,注册“越剧诞生地东王村秋顺”账号,一口气上传了《三打桃花》等十几条唱段,“年轻人在哪里,越剧就要去哪里。”


原甘霖镇东王村村委会主任李秋顺。 孙磊 摄

如今,嵊州有500多个越剧演唱舞台,100多支越剧演唱队伍,118个民营剧团,以及200个校园小小越剧团,在全球还有237个爱越小站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越剧作为一道艺术风景的广泛普及和深厚影响。本届“村越”全国赛10强选手、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罗佳瑶坦言,复赛前导演组为缺戏服的选手连夜定制衣裳,“那一刻真的很震撼,感觉被认真对待。一路走来,就像圆了一个梦。”

鼓励热爱成为事业,嵊州为有志投身越剧的年轻人打通从课堂到职场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5月18日,浙江音乐学院越剧学院在嵊州揭牌。由此,素有“中国第二大剧种”之称的越剧,在发源地构建“中本研”一体化的越剧人才培养体系。在人才培养方面构建起涵盖“全日制本科”“专升本”“中职本科(3 + 4)一体化”“戏曲表演艺术硕士”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,为越剧艺术培养不同层次、全方位的专业人才。

正如陈丽君给观众的长信《感恩每一束光》所写的:“戏曲的未来不在博物馆,而在年轻人的眼睛里。”当“00后”戏迷开始学唱“天上掉下个林妹妹”,当“95后”设计师将越剧水袖元素融入汉服设计,我们看到,唯有让群众成为主角、让文化成为底色、让产业获得赋能,“村越”才能超越一时喧嚣,沉淀为越剧可持续的发展动能。

这台好戏,未完待续。


嵊州新昌高铁站以陈丽君为城市代表。 潘宁 摄



Editor: 颜一颀

Follow us

Download our app for more news

chaoxinwenQR
分享缩略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