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江潮涌,奔腾不息。浙江的民营经济,风雨变迁四十载,已进入代际传承的关键期。年轻一代企业家陆续走到台前,他们或继承家业,或自主创业,成为浙商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股中坚力量。
据统计,在浙江,约10%上市公司董事长、20%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主要负责人、40%的独角兽和准独角兽的合伙人,都是“80后”。我们通常把这些1980年至2000年间出生的企业家称为“新生代企业家”。
他们继承父辈的精神,在各自领域积极进取,顽强拼搏,展现出民营经济旺盛的生命力。在他们的身上,我们感受到朝气和闯劲,也得以窥见浙江新生代企业家不断涌现的秘诀。
刻在基因里的精神
在从事浙商研究的二十余年时间里,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、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接触大量新生代企业家,据他观察,新生代浙商尽管生长在良好的物质条件下,但没有丧失奋斗和拼搏精神,反而展现出与父辈不相上下的吃苦耐劳和创业热情。
在2024年胡润百富榜榜单上,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宗馥莉以810亿元的身家成为中国女首富,引爆了整个商业圈。
这份辉煌,离不开她对父辈基业的传承——不仅仅是父辈的产业,更是父辈的精神。
1987年,42岁的宗庆后走上创业之路时,宗馥莉刚刚5岁。可以说,她是看着父亲把娃哈哈拉扯大的。
和很多浙商二代一样,她学成归国后,从公司基层开始做起,创办宏胜饮料集团、创立KellyOne品牌、领导娃哈哈品牌形象全面提升。在继承父辈辉煌的同时,她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新篇章。
宗馥莉毫不吝啬对父亲的崇拜和感恩。在她口中,父亲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社会领域,同样在公司以及自身教育方面给她带来深远影响。她将父亲比作“巨人”,称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要继续用双手续写饮料传奇。
这些新生代企业家的身上既有父辈的印记,又有更多的国际视野和知识面。他们从以往隐匿在父辈的光环中,拧成一股倔强的新生力量,追光而来。
“阳光雨露”的浇灌
好的营商环境,像阳光、水和空气,是新生代企业家在“雨林式生态”中茁壮成长的又一秘诀。
不同于家族企业的继承模式,1981年出生于温州,作为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特优毕业生、计算机学院研究生,方毅是颇具典型性的新生代企业家自主创业代表。
在浙江创业的20年,也是方毅亲历营商环境变迁的20年。方毅说,作为从大学生创业走来的上市公司,每日互动作为浙江“土生土长”的数据智能企业,一路成长离不开浙江优渥的营商环境。
放眼全国,杭州最早提出并致力于新生代企业家的培育工作。早在1995年,杭州市便成立了青年企业家协会,为培育新生代企业家搭建平台。2013年,杭州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成立,2015年,杭州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促进会成立。
近年来,浙江省委统战部、省工商联统筹全省域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工作,深入实施“浙商青蓝接力工程”和新生代企业家“双传承”计划,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之下,已经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体系。
作为浙江省2024年浙江省最具创新力青年科技型企业家,鲁尔物联创始人、董事长胡辉说:“‘浙商青蓝接力工程’新生代企业家现代化能力提升计划,让我有机会接受汪力成等老一代浙商的教诲,有机会和众多新生代浙商一起进行分享、交流、合作,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。”
创新热土的孕育
大胆地试,大胆地闯,开拓创新的基因早已深入浙江的骨髓。在浙江,人人想做老板,人人可做老板。
浙江拥有众多传统产业集群,比如义乌的小商品市场、永康的五金制造业、东阳的文化旅游产业等,资源丰富,创业门槛低,为老一辈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条件。
如今,数字化转型,尤其是AI领域的快速发展,为数字原住民的新生代锻造出自身定位和话语权。
康奈集团创始人郑秀康的女儿郑莱莉,主动抓住科技和数字化优势,启动新绿智能工厂,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AI应用技术,首创柔性化智能制造体系,实现了从产品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到销售跟踪全流程覆盖的链路闭环。
“新生代由于其灵活思维和适应潮流的能力,在数字化时代能够弥补父辈的不足,并引领企业在创新升级中实现‘蝶变’。”杨轶清说。父辈向子女传授社会经验和管理心得,而在科技创新及商业模式等方面,往往还是儿女们更有优势。
近日,全国工商联发布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系列榜单,其中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”榜单中,浙江有106家企业入围,入围数连续26年位居全国首位。民营企业继续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“金名片”。
浪潮劲涌,乘势而上。风光和荣耀背后,新生代企业家还有更大的挑战和责任。
在努力创造财富的同时,如何创造真正的价值,满足社会需求,又该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以及精神文明建设,这是我们和世界的差距,也是新时代给企业家逐浪下一个四十年的命题。
记者:许伊雯 何泠瑶
编辑:张昉宇